追梦人 发表于 2016-1-27 13:34

【小笔记系列】小说写作的三重维度

只有开始写作的时候,才能发觉自己写作的幼稚,重读门罗的作品,才能重新去感觉门罗小说的复杂性。而阅读文学评论并不能感觉到这种复杂性,文学理论的诡辩是另外一重意义上的,属于文学史的范畴,而不属于文学创作的范畴。
  门罗小说的复杂性是一种令人惊讶的一如既往的复杂性,从她发表于1969年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之舞》渗透到2012年最后一本短篇小说集《亲爱的生活》。依然抱着一点期望,因为真的爱她,便期望《亲爱的生活》不是门罗的最后一本书,衷心期望如今84岁的门罗依然能够握笔。那是一只神奇的笔。
  但如此高强度的写作,确实需要一种休憩。对语言的掌控是一种非凡的能力,从体力上类似女人生孩子一般辛苦,从智力上则要像政治家一样对各种语言力量的均衡保持高度的警觉。
  一旦设立一个标题,大多数写作者在激发标题的力量的过程中都会被标题击毁,死在创作出一部新作品的路上。他们会毫无知觉的贪婪的抱着主题的棱柱狂舔。
  聚焦标题的方式,参考门罗的小说时,总会得到惊人的启示。标题永远都不是居于一部作品的核心。标题本身就是作品的宇宙,它无处不在的涵盖了整个作品的空间,这才是标题真正被激活的世界。
  正是罗恩•拉什的《丰饶与陌生》激发了我写《洪荒与哀愁》,我试图让标题展示出来的力量充斥整篇作品,绝不允许标题在文章内部瞬时出现,但要把生命感无时无刻唤醒的努力是非常艰难的。我到工地上去,到公交站台上,到雨中、晴天、雪天里的菜市场去。我在各种感受里,试图整合自己的所有感受。
  但是对宇宙概念的不同理解还是会设下不同的陷阱。当这种力量内显,就会变成意志、思想、激情。当这种力量外显,就是事件、行为、历史的痕迹。理解一个标题带来的力量,就是理解散步于作品里无处不在的力量。
  多数时候,写作的人会变成盲人,这都是由写作的冲动造成的。但在读《战争与和平》时,没有人会说托尔斯泰是个盲人。
  短篇小说的维度强调越少越好,萨里曼•施维伯林的短故事锐利,警觉,看上去一维就已足够。但在故事的一维下面隐藏着生命感的第二维度,被小说刺中的读者会从第一个故事性的维度走入生命感的第二维度,并且让第二维度占据一篇小说的主体。每个优秀小说家都会展现出这样一种能力,看似简单的本体,其实蕴含着多义、多元、多重感受的丰富性。
  门罗的短篇里,作品本身往往蕴含着二维的空间,不仅写了一个奇妙的故事,这个奇妙故事不仅展示出独特性,也展示出了它的普遍性,这种故事的立体感当中,阐释、启悟、豁然的生命神秘性也同步获得了它在小说里的空间。这个空间,在小说里属于第三维度,故事感,生命感,之外的抽象性和虚无感。
  门罗把她作品的力量放在第三维度里展示,在这第三个维度里,装载了命运和生命的神秘性。所有对门罗作品的解读都能在这第三重维度里找到了自己理论的立脚点,也在这第三重维度里找到大多数小说作品并没有进入的领域。
  被门罗的作品所惊诧到的读者便永远的为门罗所拥有,这也是门罗作品拥有独特魅力的原因。
  大多数小说的写作维度到达一点半维就难以再推进下去了。
  小说的故事性会唤醒通识的五感:视觉、味觉、听觉、触觉、嗅觉的灵敏度,在故事性的一维世界里要做到让每一感灵敏生动都是很难的事情。而生命感所激发的是神经的电火和血液的温度,小说的第二重维度深藏在语言的内部,它需要着人物能够对神经和激情的瞬间带来长久的变化发生感应,并且能够把这种感应传导给读者。正是这第二重维度展示出来的生命感,解释了人物行为隐含的动机,解释了事件发生变化的成因,它激发读者进入故事深处,并让读者在阅读作品时抹掉读者、作品和作家之间的界限,和作品融为一体。
  小说写作的第二重维度足以解释写作作为一门艺术的内核。
  小说当中显性的阐释性的文字一般来说不允许出现太多,就是,在叙事的节奏中,反省和归纳的冲动不能太过强烈,这种文字太多,写作就会溢出小说的边界,朝着文论的抽象化转移了。
  门罗给她作品里的人物介入生命抽象和虚无感的能力,她的小说里,那些隐含在故事中关于命运转折的节点处往往蕴含着巨大的爆发力,正是在这样的节点上,隐藏在生命外在形式之下的命运的轨迹显出了痕迹。
  因为短篇小说容量的关系,门罗在阐释生命抽象性和虚无感的第三重维度里,紧紧只是展示了个体命运的因果。像《战争与和平》、《红与黑》这样的长篇作品,不仅横跨了小说写作的三个维度,在每个维度上都做了精彩的演绎,尤其在第三维度上,除了介入个体命运,还介入了人类文明的因果律。
  小说写作从来都不是用直接的解说的阐释的方式,只能是以一个个生命自己的实践历程来唤醒人对于世间万事万物感受的丰富性,多维性。
  能够把一个故事讲好,对作家来说,这是普遍能够抵达的能力,因此会写故事的作家总是很多很多,在这层意义上,每个人的独特经历都有机会让他成为一个好作家。
  能展示生命感,不仅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还要进入生命普遍性的空间,在独立的个性的生命当中,感觉到连接生命的神经、血液和基因里的共性,这是用人类普遍性来写作的广阔世界,大作家的大指的就是这个世界。因此,能在作家里成为大作家的机会很小。
  能够经过生命普遍性的海洋,看到生命无限变化的神秘,理解普遍变化带来的结晶,并知觉到写作和人类探寻自身命运的旅程同步,肩负这样的写作的责任感,写作时就会以更多元、立体的方式来看待被时间和空间的迷彩服包裹起来的平常故事。从这种意义上,所谓伟大的作家都只能是星辰。
  意识流在现代小说的写作中占有自在的优势位置的原因,是它能够为小说写作的第二重维度和第三重维度提供自由穿行的通道。但是否能够唤醒故事性的活力,生命感的活力,抽象性介入故事的活力,依然需要依赖写作本身的觉醒。这种写作的觉醒,基本和技法无关,只和感觉紧密关联。
  写作的技法可以在理论里找,而写作的感觉只埋藏在每个人的身体里。需要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来唤醒,一种对写作的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笔记系列】小说写作的三重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