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复路,东起砻坊路,西至环城北路 1930年建路,1957年扩建,更为现名。” ——《芜湖地名志》
一段铁轨,一座医院 自建房、宿舍大院、街边小贩 这是康复路的『从前』
2011年铁轨拆除,宁安铁路在建 2013年仓津桥通车 高楼林立,飞龙盘旋是它的『如今』
从最初一条名叫“湾塘埂”的土路 到如今的通衢大道 90年光阴走过 它新生,我们也怀念曾经
芜湖最早的火车站,并非大多数人知晓的赭山路老火车站,而是1933年在陶沟建立的“芜乍铁路芜湖总站”。
可四十岁年纪以上的芜湖市民,几乎没有不知道“康复路火车站”的。
它在历史的长河中只存在了14年,1966年开启客运业务,1980年7月8日,赭山路老火车站建立,开始办理客运业务,翌年4月陶沟火车站和康复路火车站停办客运。
康复路火车站的建立,原只因陶沟火车站的运力无法需求,而应急建立。
之后迎来上山下乡运动的高潮,它意外承担了大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迎来送往任务。时过境迁,它依是很多人美好的青春回忆。
(东外街平交道口铁轨旧貌)
1976年唐山大地震,一部分伤员被送到芜湖,踏上这片土地的第一步,就是康复路火车站。“康复”成了最美好的祝愿。
(康复路平交道口旧貌)
虽然如今,康复路火车早已不复存在,可在无数次的铁路规划中,都包含了康复路站前这段路基。
它的铁路“身份”一直没有改变,让无论是60后还是90后的芜湖人,都清楚记得,这里有呼啸而过的火车。
2015年宁安铁路通车,飞龙盘旋于天。从碎石月台到高铁桥,不变的是人流如织。
“皖医二附院”的名字在老芜湖人心中常要思考一番,因为叫惯了“地区医院”。
(图源2016年百度地图”时光机“街景)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皖南军区直属附院坐落于此,1952年更名为安徽省第五康复医院。康复路也是因为康复医院而得名。
1957年康复医院改名为芜湖专署医院,1982年更名成“宣城地区人民医院”。而在芜湖人的口中,干脆被简化成了四个字——地区医院。
2012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医院改名为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70年光阴走过,医院不断发展壮大。2018年经省卫生计生委评(复)审,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正式成为三级甲等医院。是芜湖市暨皖医弋矶山医院、芜湖中医医院和第二人民医院之后的第4家三级甲等医院。
2020年12月28日,历时3年建设,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门急诊住院综合新院楼落成启用。更先进的设备,更优质的诊疗,为芜湖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因医院而得名的路名,也在岁月与历史的长河中默默守护着这里的人们,祝愿康复,愿你健康。
2013年,康复路重新拓宽改造进场施工正式开始,规划显示道路将由20米拓宽成40米。
如今这一“蜕变”已完成。12米的快车道,两边各一条8.5米宽的机非混行车道,以及各一条2米宽的绿化带,重新改造的两条各3.5米宽的人行道。
康复路不再逼仄,它重获新生,宽阔平坦。
新生背后,也有告别。
原来路上的许多门面都已不在。
康怡嘉园小区外的一众大排档,过去一到夜晚,热闹非凡。炒几个菜,就着啤酒,和朋友三两小聚,谈天说地。
(图源2016年百度地图”时光机“街景)
如今只有固定出摊的几个早餐摊,向我们展现人间烟火气。
一路往东,通往百蕊小区的那个小坡早已拆除,唯一留下的是这家卖杂货的铁皮房,在时间的长河里独自坚守。
废品回收站的年纪大概不比我小,或许已是两代人在交替劳作,努力生活。
对面的大砻坊市场如一位走入暮年的老者,我依稀记得这里原来应该还有个新华书店厂。
这家平锅炒面在印象中也存在很久了,是康复路东段唯一的吃食店。
旁边的洗车铺价格便宜,老板热情,周围的住家都习惯在这里打理爱车。
如果时间再往前走,你或许还记得这里有一所学校——芜湖农校。位于康复路117号。
(老农校旧影、图源芜湖档案)
五四运动期间,当时还叫“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那时师生们积极举行一系列爱国民主活动,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老农校旧影、图源芜湖档案)
康复路上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回忆——法国梧桐树。
浓密成荫的法梧是芜湖康复路的标志之一。2013年道路拓宽规划中,经专家研究,特意进行了保留。
再过几个月,这片遮荫巨伞又将给忙于生活的芜湖人带来凉荫。
时光荏苒,高铁是如今,老铁轨是从前;
高楼大厦是如今,棚户区是从前;
宽广大道是如今,拥挤崎岖是从前。
关于康复路的许多回忆,我们早已深深镌刻于心。
/ 今 日 话 题 /
关于康复路,你还有哪些回忆? (欢迎文末留言与我们分享)
芜湖民生网原创发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