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日报记者 王世宁 杨友艺 赵丹丹
近日,全市产业链工作推进大会郑重提出,全市上下要强化创新、包容、开放的理念,努力将芜湖打造成“新思路的试验地”“新事物的生发地”“新产品的首发地”。
实践告诉我们: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坐失良机。只有勇于破除一切束缚创新发展的观念和机制体制障碍,才能在发展的征途中抢得先机。“三新”目标的确立,无疑为我市进一步打破干事创业墨守成规状态、练就改革创新本领鼓舞了士气;为我市进一步激活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磨砺担当尽责精神吹响了号角。
勇于变革 新思路的试验地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行动。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第一战场”,谋新战法、谋实打法、持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活力。
在市投促中心,每周准时“出炉”的招商引资快报,及时反映市领导、载体单位及市直单位“一把手”招商动态、项目引进、招商案例等情况。今年上半年,全市各级各部门负责同志累计外出拜访企业700余家(次),举办集中签约、集中开工活动33场,累计签约、开工项目近500个。
“形势挑战逼人。领导招商顶格示范引领,形成了压力传导、激励促进的好氛围。各级投促部门作为先遣部队,把解放思想作为干事创业的逻辑起点,全身心投入,经常一周时间都在外面。对于其他载体单位推荐的项目线索,我们要求自己一天内通上话,一周内见上面。”市投促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思想破冰了,发展空间也就拓宽了。今年以来,我市举办产业链招商培训,招商思路不断革新、拓展:
——“驻点招商”全员行动。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地区驻点,形成市、载体单位、驻外经济联络办三级联动机制。全市在外专职招商人员有300余人。
——“以商招商”合作推动。聘任市级招商顾问,大力推行商会招商,设立“双招双引”工作站58个。支持异地芜湖商会、芜湖异地商会举办“双招双引”推介活动。
——“资本招商”借力撬动。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政府投资基金的意见,力争“十四五”末全市政府投资基金规模超过155亿元,撬动社会资本基金规模超过350亿元。
——“委托招商”内外联动。委托国内外500强企业、投资咨询机构,各类行业协会、产业联盟、校友会、联合会等中介机构,在招商推介、邀商访商、项目落地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芜湖想要实现跨越发展,比任何时候都呼唤制度创新、打法创新。
在湾沚区,涉企审批承诺事项备案制改革以来,各部门坚持刀刃向内,将涉企审批191项证明中的111项改为承诺或取消。该区上线公共电力接入施工联合审批,1个工作日内予以备案,有效缓解审批流程长导致工期延误等问题;梳理全区商业银行贷款金融产品及可承诺事项,汇编成册,助力企业破解发展资金难问题。
在安徽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我市主动对接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实施“联动接卸”海关监管模式,探索将芜湖港打造成上海洋山港的货物接卸地。“自贸试验区是制度创新的高地,是国家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以新思路撬动新发展是我们的天然优势和使命,必须牢牢抓住。”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相关人士表示。
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在全市,“1%工作法”催生10个工作专班,今年已累计为企业减税30亿元,盘活存量低效用地3300余亩;政企“畅聊早餐会”举办14场, 50多位企业家与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面对面交流,提振发展信心;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行的“标准地”改革,实现“拿地即开工”……
抢抓先机 新事物的生发地
从“无中生有”到“有中生优”,支撑着这座城市不断前行的,正是芜湖人渴望发展、拥抱创新、勇于探索的勇气和志气。
不久前,300kW级“猛雕”重油航空发动机在安徽航瑞航空动力装备有限公司首发点火,一举填补了国内该功率段的重油航空发动机和国内二级增压自主航空发动机空白。
“必须以更大力度拥抱科技创新,构筑支撑高端引领的先发优势。”市科技局相关人士表示,在科技部门指导帮助下,该公司核心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获省、市、区各1000万元资金扶持。航瑞2018年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并获批设立安徽省新型研发机构、市重点研发创新平台、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各大研发创新平台,一批项目获省、市专项支持。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任何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景的新事物的发生、壮大,都离不开人才的推动。
芜湖从来都是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实践者:每一年,除常规招引活动以外,高层次人才团队评比、大院大所合作暨科技成果对接会、全国机器人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专利大赛等各类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赛事轮番上演,成为城市广纳人才的重要平台;专门出台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实施办法,市和县市区、开发区两级出资参股最高2000万元,其中70%用于奖励或股权激励,重点“滴灌”,助力生长。近年来,芜湖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238个, 48家获批高新技术企业,17家进入省高企培育库。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集聚人才链。在市委市政府超前布局下,在创新人才的坚强支撑下,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了快速发展的“培养皿”和“发生器”。
以机器人和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航空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兴产业无中生有、快速集聚、初露峥嵘: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集聚企业140多家,埃夫特科创板上市,关键零部件全部国产化;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企业150多家,奇瑞汽车总投资30亿元的智能网联未来一工厂开工建设;航空产业从整机到发动机、螺旋桨、航电系统、机身材料全部实现自主知识产权,中电科钻石飞机DA42出货量稳居国产全国第一;微电子产业从材料到器件实现全线贯通,太赫兹工程中心通线,首片6英寸碳化硅晶圆成功下线;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龙头企业中车浦镇庞巴迪订单合同额超百亿元,产品国产化率超85%……
围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我市积极探索市科技计划项目“揭榜挂帅”组织模式,每年实施10个左右市级攻关项目,每个项目最高资助1000万元。补齐重大创新平台短板,设立每年10亿元的产业创新专项资金,布局建设45个重点研发创新平台,全面覆盖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带动全市产业创新能力快速提升。
近年来,芜湖的科技创新成果熠熠生辉:新型乘用车混合动力总成开发、国产大飞机关键技术研发等72个项目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省科技重大专项;奇瑞第三代发动机、海螺碳捕集纯化、埃夫特喷涂机器人、航瑞航空发动机、雄狮智能互联等一批先进技术国内领先。
提振影响 新产品的首发地
走进安徽新亚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设备马力全开,一根根电缆不断被“吐出”。看似不起眼的小小电缆,却是“含金量”十足:30kV高速动车组电缆填补国内空白,有望实现替代进口,解决我国高速铁路电力传输生命线“卡脖子”问题;微波稳相同轴电缆及其组件可替代美国进口产品,解决我国国防建设相矩阵雷达传输、机载雷达系统等信号传导控制系统“卡脖子”难题……
“下一步将继续向智能化、信息化迈进,在更多高端领域实现新突破。”公司董事长徐顶峰表示,将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电线电缆行业“中国智造”的一张新名片。
在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企业近3年完成新产品认定14项,主持和参与国家、行业标准12项。目前这些产品均成为公司核心盈利产品,其中“高性能乐器簧片用铜带”“H63高端电子元器件用铜合金线材”等产品获评“安徽省工业精品”。
“此前我国可用于生产LED产品的铜带材长期依赖进口。公司从2016年起启动LED铜带研发工作,研发生产CJTP-01 高表面易粘润LED贴片用铜带这一新产品。”楚江新材相关人士介绍,该产品已经成为公司主导产品之一,每月销量1500-2000吨,市场占有率80%以上,已完全取代国外进口。
打造新产品首发地,做强芜湖制造和芜湖智造,新亚特、楚江新材是两道缩影。
“加快新产品研发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市经信局相关人士介绍,近年来我市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新产品。2020年,安徽恒均粉末冶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车用里程表传感器齿圈(轮)等41个新产品获省级新产品认定。目前,全市共有省级新产品274个。
新中选好,好中选优——我市鼓励引导企业在申报新产品的基础上,申报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评定和安徽工业精品,走出了一条从“新品”到“精品”的新路子。2020年,我市中车浦镇庞巴迪、芜湖造船厂等39家企业的重大技术装备获得认定,认定数量位居全省第二;芜湖宏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中控多媒体导航等6个产品获评2020年安徽工业精品。整个“十三五”,全市56项产品跃居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其中ITO导电玻璃、空调旋转式压缩机等8项居全球第一,平板显示玻璃基板、机载液晶显示模块等32项居全国第一。
为奋力打造全国率先迈向中高端的“智造名城”增添强劲动能,我市迈出新的稳健步伐——年初以来,芜湖擂响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战鼓,向着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高地”的目标加速奔跑。市经信局相关人士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强化政策支撑、激发创新活力,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新产品研发,发展新业态新物种新技术新产品,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历史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机遇属于勇于创新、永不自满者。树立新目标、迈向新征程的芜湖,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不断释放高质量发展潜能,让更多新思路、新事物、新产品迸发、诞生、茁壮于这片沃土之上!
图为锐意创新的芜湖,正如奔腾不息的长江,百转千回依然坚定向前。
吕云飞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