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华为再招201万年薪“天才少年”的消息传出,网上一片热议。
据说这些少年中,有的人在学术上的成功,国内都很少有博士能做到;还有的人思维、沟通等综合能力超强。可见,任正非的教育理念就是不拘一格降人才。
他所看重的是在数学、计算机、物理、芯片等领域有特别建树并有志于成为领军人物的人,他要寻找的是具有“可迁移能力”的人。
我也一直在思考,普通人家的孩子如何才能变得出类拔萃呢?我们的孩子怎样才能拥有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呢?作为父母,我们如何才能帮助孩子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和幸福呢?
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张华在《世界是我们的课堂: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一书中明确告诉我们,全人教育才是培养孩子面向未来核心竞争力之定海神针,也是打开中国父母焦虑症结的最好的钥匙。
同时,书中还详细阐述了未来孩子需要重点培养的八大核心能力及素养,包括阅读与表达力、信息技术与数理能力、适应性与探索力、分析与创造力、领导力与团队合作力、心智习惯、善良与诚实、做有根的“全球公民”。
翻开本书,一股未来感扑面而来,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同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吧。
01关注“冰山之下”
教育学家说,教育的目的是激发人的内在动力和潜能。
所谓全人教育,就是培养在知识、能力和品格三方面都齐头并进的完整的人。其培养理念可以用冰山模型来体现。
冰山之上,目之所及,皆为知识体系。冰山之下,目不能及,皆为核心能力。而冰山底层,不可臆测,皆为全人品格。
当今社会,父母们为孩子教育问题时常焦虑的原因,莫过于过分追求冰山之上的一角,而忽视了冰山之下的广阔天地,殊不知那才是决定孩子未来能走多远的关键因素。
现在,教育内卷的情况愈发严重,很多学生和家长被迫加入全面竞争,只看分数,不看未来。很多学校不仅是高一,连初一都盯着高考不放,孩子和家长的压力可想而知。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疲于奔命,每日辗转在各大补习班之间,忙于各科作业习题,没有喘息的空间,有的甚至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
但是,作为大自然的法则,竞争是难以避免的。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做的是,通过关注“冰山之下”孩子的成长和需求状况,激发其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和潜能,继而进一步拓展冰山之上的知识体系。
朋友的孩子陈宇,中学就读于安师大附中,高一就被北京大学计算机图灵班提前录取。
我曾羡慕地问过他的父亲:孩子这么优秀,你是怎么培养的?朋友开玩笑地说,我从不干涉他的正当爱好。
据说,陈宇从小酷爱读书、涉猎广泛,阅读速度还非常快。有一次他和家人出游,在车站等候的过程中就读完了一整本书。
而且,无论你问什么类型的问题,他都能侃侃而谈,毫不怯场,这正是海量阅读带给他的自信,而学习成绩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则是阅读的副产品。
可见,孩子内在的兴趣、爱好、意志等“冰山之下”的潜能一旦被激活,学习和阅读将内化为自觉的习惯,并产生不可遏制的力量。
02 在试错中培养自律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没有最终的成功,也没有致命的失败,最可贵的是继续前进的勇气。
伟大的心理医生M·斯科特·派克说,你人生中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高度自律来解决。
在某种意义上,勇气、意志力、抗挫力、压力管理、时间管理、自我效能等,这些心智习惯统统都可以归入自律。
因为自律即意味着你忠于自己的内心,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并努力达到你为自己设定的目标,而不仅仅是完成他人期望你达成的事情。
《世界是我们的课堂》一书提出的观点是,没有自驱力的自律是他律,没有留白的督促是胁迫。
那么,自律的孩子是怎样炼成的呢?父母应该如何培养真正自律的孩子呢?
让我们来看看身边的例子吧。
陈宇上小学时曾迷上了电脑游戏,玩了一段时间后居然还写了个游戏通关攻略,着实让人大跌眼镜。后经朋友的劝导和自我反思,他很快放弃了打游戏的执念,转而投入到Logo语言的学习中。由于他将自己的兴趣所向同学业要求相链接,其内在学习力得到了蓬勃发展,学业成绩也突飞猛进。
在北京上预科的一年里,他还通过各种运动方式,从原来的191斤减到了现在的130斤。顽强的意志力亦让人钦佩。
而所有这些改变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他的父母,是他们给予了自己的孩子最大的自由、尊重和必要的方向指引。
试错是知识更新、认知迭代的动力。孩子们天生不怕犯错,只要父母懂得适度放手,他们就能从错误中寻求改进,养成自律的好习惯。同时,也能做到不让挫败给自己带来长久的负面情绪,并且愈战愈勇。
03 让孩子成为幸福的主人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中央电视台曾经专访过的神童张炘炀。据说他10岁上大学,16岁就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博士。作为国内年纪最小的大学生,张炘炀可谓风光一时。
但是,由于年龄和心智的巨大差异,张炘炀很难和同学们相处,衣食住行还需要父母照顾,无法独立,因此渐渐变得叛逆和虚荣,其学业也受到了影响。
在节目《长大要成人》中,张炘炀曾说:“我是博士,在北京连个房子都没有,这叫什么成功!”并在专访中表示要让父亲在北京全款买房。此言一出,他即刻被网络的负面评论所淹没。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曾经铺天盖地地拉扯着中国父母焦虑的神经。但事实上,孩子的起跑线哪里是什么超前教育啊,父母的见识与格局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为了年少成名,为了满足父母的虚荣,张炘炀失去了美好的童年和属于他正常的成长轨道。
而张炘炀的父亲只看到了“冰山之上”孩子天赋的表现,却忽视了“冰山之下”孩子心智的不足,没有笃行长期主义的教育理念,从而导致孩子面临本不应承受的困境。
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认为,一个人要想获得真正持久的幸福感,最重要的就是发现和了解自己的优势与美德,并反复在生活中予以实践。其最终的目标就是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过上属于自己的人生。
作为父母,只有坚持长期主义的教育理念,才能经常性地站在未来的角度看待现在,从而专注于教育中最正确和最重要的事,同时,实现这种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代际传承。
而张炘炀在八年读博后终于毕业了。成年的他也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希望能成为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做自己人生中真正想做的事情。
《世界是我们的课堂》是作者创办少年商学院十年实践经验的智慧结晶,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及父母们提供了破解当今教育焦虑的忠实建议和实操路径,值得细细品读。
有句谚言说得好:“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愿每一个父母都能帮助自己的孩子“心中有梦想,眼里有光芒”。
想看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静伊洛。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