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安徽省芜湖市民政局主办的第七届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顺利结项。自2021年8月启动以来,共支持22个项目、资助金额218万元,累计开展活动600多场次、服务7.5万余人次,帮助群众解决了一大批急难愁盼问题。
自2015年以来,芜湖市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服务中心连续开展七届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和四批“三社联动”示范社区建设工作,累计投入资金2200余万元,培育引导社会组织在为老、助残、儿童关爱、社区治理等领域开展服务。尤其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社会组织充分聚合社会资源、促进多元互动,成为芜湖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一支蓬勃力量。
楼栋微治理居民自治动起来
鸠江区湾里街道华强社区是拆迁安置小区,人口密集、流动性大,老人孩子多,公共设施、居住环境与业主期待还有不小差距。
为了改善人居环境,华强社区与芜湖市弘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弘德社工)携手,以社区公益创投项目为载体,探索实施楼栋微治理方式。华强社区党委书记、主任昝志伟介绍:“通过引资源、寻骨干、建队伍,以社区微网格治理队伍为基础,社区直击管理服务的痛点和盲点,积极促进社区骨干及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事务。”
葛红顺就是社区培育的一名骨干分子,她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某单元楼的一楼渗水严重、电动车乱停乱放、公共卫生差、邻里关系冷漠等问题。于是,她和楼栋长张廷华牵头,争取到弘德社工“和谐楼栋和美华强”楼栋自治类微创投项目资金,发动楼栋居民参与共建共治。
在改造过程中,他们线上组建居民微信群加强沟通,线下组织召开了2次议事协商会,居民各抒己见,很快就确定了改造方案。经过一周的施工,一楼大厅原本破损渗水的墙面焕然一新,电动车全部清理出楼栋,公共卫生干净整洁,墙上张贴的居民公约和家风家训宣传栏格外引人注目。居民们纷纷表示,虽然项目告一段落,但今后会一如既往关注社区治理,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
社区有改变,居民有感受。一个小小的微创投项目撬动居民角色转换,从社区治理的观望者变为参与者。正如昝志伟所说:“通过‘和谐楼栋和美华强’楼栋自治类微创投项目的推动和实施,促进了社区‘两委’与居民、物业与居民、居民与居民之间的互动,提升了居民参与感、文化认同感和社区归属感,最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活力北门口”接地气的社区服务
暑假期间,在镜湖区大砻坊街道北门口社区服务中心二楼,芜湖市新希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新希望中心)“活力北门口”留守儿童暑期童趣夏令营项目正在进行。每天,孩子们在社工的陪伴下欢笑玩闹,参加绘画、手工制作、安全教育、课业辅导、游戏陪伴等课程或者活动。
新希望中心负责人方飞说:“项目中,我们不只依靠创投投入,还争取到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和芜湖市民盟的资金支持。通过夏令营活动,着重解决双职工、个体户等家庭的子女以及留守儿童的照顾需求。”
早在芜湖市第五届社会组织公益创投中,北门口社区就携手新希望中心以“活力北门口”社区治理项目申请了创投资金,通过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探索多元协同型社会治理模式。
北门口社区党委书记、主任童锦兰介绍:“既然是打造‘活力’社区,就要求我们调动起所有辖区资源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广大党员应率先加入进来。”社区通过积分制鼓励党员参加社区活动,积分每季度可兑换奖品,年终还表彰先进。在党员的示范引领下,居民主动参与各项事务和活动,社区治理搞得风生水起。
今年,新希望中心还参与了大砻坊街道第一届“为民办实事大篷车”活动,把就业岗位送到居民家门口、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宣传金融诈骗知识、开展义诊义剪义修爱心活动,为居民解决了烦恼带来了便利。
“活力北门口”创投项目的一系列活动不但接地气,更亲民为民,营造了邻里一家亲氛围,受到居民热烈欢迎。
惠民零距离多元服务暖民心
在镜湖区张家山街道邢家山社区党群中心里,社区家庭发展服务中心、社区食堂、托育服务站、老年学校、图书室、舞蹈室……这些原本门可罗雀的场地,在解决了缺乏运行动力和服务内容的窘境后,现在成为社区居民的“每日打卡地”。
改变源于芜湖零距离社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零距离中心)与张家山街道的战略性合作——在社区建立社工服务站,以“政府支持、社会运营、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的方式,共建组织架构、打造服务平台、招募志愿队伍、开展服务活动,不断健全社区治理体系、优化社区服务。
零距离中心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专业、能力等优势,将社会保障、居家养老、就业培训和婴幼儿照护作为服务重点,积极开发和申请项目,为社区社会组织注入和链接资金资源,成功打造了芜湖市民政局首批“老年人助餐点”试点项目、芜湖市商务局“消费扶贫专区”项目等,并在项目实施中不断提升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运营项目、服务居民的能力。
目前,零距离中心共入驻全市9个社区,其服务覆盖居民10.7万人。零距离中心相关负责人胡艳青说:“作为专注社区服务的社会组织,我们的目标是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打造服务零距离、党群心连心的和谐社区。”据介绍,零距离中心将开发更多服务项目,助力社区居民实现美好生活愿景。
来源/中国社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