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落地后,安徽多地配套措施也纷纷出台,从课堂到作业、从考试到课后“三点半”,从学生到教师,从家庭到社会,江淮大地上的一系列调整和改变迅速出现。一年来,校外培训乱象得到有效遏制,校内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孩子们的脸上笑容更多了,老师们的教学效率更高了,家长们的教育焦虑减少了……各种改变在悄然发生着。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安徽各地各校,探寻“双减”一年来的变与不变,倾听和感悟来自教育一线的真实声音↓↓↓
芜 湖 篇
芜湖:赋能“双减”,回归教育的出发点
△《少儿合唱课堂》: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 双 减’之后,我发现教育有了很多可喜的变化:孩子的作业量明显减少,绝大多数时候孩子回家不需要再做作业,作为家长的我少了辅导孩子作业的烦恼;课后服务与我们上下班时间‘无缝对接’,减少了我不能及时接送孩子的烦恼。而且,孩子也更自信了,因为在学校他有了展示自己擅长项目的机会;我们与孩子的交流也更多了,因为回家的时间完全属于自己。这样的变化,真好!”
这是“ 双减” 政策落地之后,芜湖市东湖学校二(1)班的一位家长发出的欣喜的心声,也是芜湖市义务教育阶段“双减”之后的一个缩影。
2021年7月,“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芜湖市各县区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找准着力点,在校外培训整治、课后服务、高效课堂、教育评价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实践,不断拓展服务内涵,亮点频出,在“双减”一周年之际,交出了一份具有“芜湖特色”的“双减”答卷。
积极部署:明确实施方案,“双减”落地有声
△《小小摄影爱好者》: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摄影班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摄影采风活动。
如何规范课后服务时间和服务内容?如何提高课后服务托管课的丰富性?
2021年9月24日,芜湖市教育局召开教育系统“双减”工作推进会,对“双减”政策进行再解读,对课后服务工作进行再部署,对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和教师有偿补课等再督查,多措并举推动“双减”工作在芜湖市落地见效。一方面,坚持从源头进行治理,严格落实政策,加强作业统筹,围绕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研究等方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打造课后服务“升级版”,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成立“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组织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形成有效工作合力。芜湖市明确“双减”各项举措,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让学生的学习更好回归校园,让教育回归理性。
一系列举措,使得芜湖各地“双减”工作有序推进。该市因地制宜制定并完善“双减”具体实施方案,促使政策落地落实。
镜湖区建立了“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先后制定了《中共芜湖市镜湖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成立“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的通知》《镜湖区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镜湖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中小学 教育服务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积极落实“政府统一领导、县区属地管理、部门分工合作、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成立了推进“双减”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教育局局长任组长,明确了各相关部门和学校的职责,做到“双减”工作思路清晰、抓手明确。
繁昌区制定了《中小学教育服务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中小学教育服务综合改革实施细则》等文件,各学校均制定了“五心工程”实施方案和每一项服务的具体计划,做到定师生、定岗位、定时间、定地点、定职责,所有参与教育服务的学生家长均签订自愿参与承诺书。
△“双减”春风悦童心,小小陶笛大可为。南陵县三里镇峨岭完全小学陶笛社团成效初显,校园处处是笛声。
△繁昌春谷幼教集团儿童绘画课。
多方联动:强化督导整治,净化校外培训
△《小小舞者》:青少年活动中心中国班孩子进行基本功练习。
“双减”,既减校内的作业负担,又减校外的培训负担。芜湖市结合实际,通过中共芜湖市委办公室颁布的具体实施方案,就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治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方面,严格审批,明确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培训范围,落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营转非”。另一方面,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行为。建立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动态掌握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材料、教师师资、预收费等信息。坚决依法依规取缔或查处存在不符合办学资质、管理混乱、虚假宣传等严重问题的校外培训机构。严禁聘请中小学在职教师、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
三山经开区管委会建立了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各部门职能,形成执法合力;组织学校向家长推送“一封信”,建议家长谨慎选择培训机构,并公布监督电话;加强日常巡查,指导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办学;通过芜湖市“双减”平台,建立学科类培训机构预收费账户,对学科类培训机构收费进行监管,严防机构“卷款跑路”。
弋江区根据家长对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活动的相关投诉举报,进行现场调查核实。2022年1—6月,受理各类信访投诉案件30起,完成调查处置30起,案件受理率和处置完成率均达100%。共检查校外培训机构240家次,下达15份《整改通知书》,44份《停办通知书》。
镜湖区通过事中事后综合监管系统等方式,联合公安、消防、市场、卫生等部门对机构进行常规检查,利用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以及基础教育“双减”工作监测平台进行数据的双向管理和监控,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课后服务:首创四个模式,创新托管实践
△”劳“有所获” 动“有所得——一年级孩子乐考中。
“双减”之后,芜湖市教育局紧盯课后服务需求多样化难满足、教育资源难平衡等问题,着力从学校“供给侧”向学生和家长“需求侧”转变,探索创新“三心工程”“五支队伍”“悦成长”“智学芜优”等课后服务新实践。
“三心工程”实现全覆盖。深化课后延伸服务,升级“大托管”概念,创新推行放心午餐、安心午休、爱心托管“三心工程”。
努力把好事做好,把实事办实,弋江区仅2021年就拿出1466万元,以真金白银保障“三心工程”运行顺畅。区卫健委还专门聘请两名专职营养师,保证学生们“舌尖上的安全”。
各校充分发挥育人主阵地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心托管”,将课后服务与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结合,开展社团活动、体育运动一小时等实践活动。杏花泉中心小学城东分校实现校内校外资源有效衔接和优势互补,引进校外教育资源,开设“鲨鱼公园”“电脑编程”社团。火龙岗中心小学则将游泳课纳入学校课程。“学校处于农村,留守儿童众多,周边池塘沟渠也多,防溺水是学校安全教育的重中之重。”火龙岗中心小学校长薛建平说。“三心工程”全面启动后,学校终于把三至五年级游泳课开了起来。
△南陵县家发镇中心小学红色宣讲社团的小队员在李家发烈士纪念馆讲解英雄事迹。
△小洲中心小学的同学们在种植园中展示自己的采摘成果,也体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美好。
繁昌区城关一小五(1)班肖建军妈妈高兴地说:“现在孩子不仅在学校吃得好,中午还可以在学校的空调房里午休,或者在图书室阅读。有了课后服务,孩子在学校踢球、做作业,我正好下班可以去接他。”
“三心工程”课后服务目前在芜湖九个县区329所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已实现全覆盖,逾22万名中小学生享受到这项全公益的惠民服务,学生课后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五支队伍”实现课后服务需求自助“点单”。芜湖市教育局创新工作思路,组织专家遴选出科技工作者队伍、美育工作者队伍、体育工作者和运动员队伍、大学生志愿者队伍以及以老校长老教师老班主任为主的银发服务队伍。学校根据需求自助“点单”,各方合力在科创、美育、体育、家庭教育等方面发挥作用,有效缓解课后服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让课后服务更加多元。
2021年11月,芜湖市中小学“明日行知青悦课堂”大学生志愿者课后服务项目正式启动。首批招募的98名大学生作为课后服务“生力军”,每周一到周五下午三点半至五点半,化身“小老师”,走进学校,开展特色课程,有奇思妙想移火柴、蜗牛何时爬上井、智斗猪八戒等。在安师大附外城东校区的课后服务中,来自安徽工程大学的邵艳宇带来一堂有趣的《趣味数学》课,让同学们脑洞大开。她以幽默的语言、独特的方式展开互动教学,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市科协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带领264名科技专家、科普教育专家以及50所科技场馆联盟加入到“双减”工作中来,为全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科技资源和科普服务。
“悦成长”系列课程全面开花。芜湖市教育局在打造高品质课后服务进程中,积极探索先进的课程理念,创新推出“悦成长”系列课程(涵盖“悦动”越乐、“悦读”越雅、“悦赏”越美、“悦创”越新、“悦研”越广),建设全面培养的高质量教育体系,逐步形成具有芜湖特色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校本课程群,让课后服务课程更加丰富。
“同学们,知道青菜是怎样种养的吗?”在澛港小学的劳动课程实践基地——“苗圃实验基地”里,一些学生正在园里拔草和给蔬菜松土、浇水,综合实践老师赵家华和杨晓萍把劳动课搬到田间地头,一问一答的互动,气氛非常活跃。澛港小学执行校长陈军梅认为,在种植基地劳动,孩子们和大自然有了亲密接触,也嗅到了泥土和作物的芬芳,“春种秋收”“多劳多得”的自然哲理被埋进心里。在“悦动” 越乐实践中,全市不少学校都结合实际,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开展劳动教育。
安师大附小推出“笋芽悦成长”系列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积极开拓“校本活动课程”,彰显五育并举。天门小学结合校训“知书明礼博长有为”建设课程体系:知书课程,即国家课程;明礼课程,即德育课程;博长课程,即拓展课程;有为课程,即实践课程,从而形成学校的“悦成长课程”体系。
“智学芜优”让技术赋能“双减”。云计算、大数据、5G等信息技术也加入进来,助力芜湖“人工智能+教育”建设,打造“智学芜优”的教育信息化芜湖模式,以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创新发展为核心,建设基于大数据的“五育并举”区域教育数字资源中心,服务教师改进课后服务。目前,全市99.79%的中小学校,两万多名教师应用芜湖智慧教育平台开展教学、教研和管理工作,30多万名学生运用平台开展个性化学习,全面推动了课后服务向纵深发展。通过“阳光云课”工程,面向全市中小学生推送287门优质课程共6000余节教学视频,新增加了336节“五育并举”课程和12节“双减”专项课程,同时还可以查看数据进行分析,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
提质增效:打造高效课堂,提升作业管理
“双减”给学生减负的同时,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减的是学生的课业负担、培训负担,加的是课堂效率,是老师课前的精心设计。
“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必须要向40分钟课堂要效率。”无为市杏花泉中心小学城东分校的朱诗慧老师说,“教师备课必须实现从‘备教’到‘备学’的转变,应当增加师生互动,引导孩子在趣味中主动学习,形成高效课堂,让学生所学的知识都能在课堂上全部被吸收消化。”学校开展“清泉之师”结对工作,发挥名师的带头、示范、辐射作用,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常态化推进“推门听课”活动,按年级组开展集体备课、集体研讨,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该校教导处主任张荣梅表示,教师要从“教书匠”向“学者型”教师转变,以此实现课堂上教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
此外,各校坚持以生为本,大胆创新,科学设计符合学生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和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的跨学科综合作业,优化作业设计,协调控制作业总量。
三山经开区制定《三山经开区中小学作业布置与批改常规指导方案》,对各学科作业的类型、作业内容、教师批改方式等提出规范要求。区教研室设计制作“每周作业量登记表”,分学科组、年级组两种类型供各中小学参考。坐落在“蔬菜之乡”的小洲中心小学,将农耕文化搬进校园,开发了“我和种子共成长”活动课程,为乡村校本作业增添了鲜活的内容,使教育不仅仅限于课堂和教室。
南陵县通过开展学科作业设计大赛、线上作业设计交流展示、玩中学数学等活动,深耕“好课堂”,创新“好作业”。弋江区在中小学、学科工作站建立作业设计项目研究基地,探索校本、区本作业研发与运作,如利民路小学、萃文中学中央城校区积极探索“1+6n”作业改革,延安学校编制校本化作业——《延安作业本》,南瑞实验学校利用“智慧作业”系统,自动挑选适合各层次学生能力的作业题目,实现作业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
绿色评价:推进教学改革,树立科学导向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双减”之后,湾沚区更是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作为突破口,将评价机制新设定的着力点主要放在提高教育主管部门站位、更新校长教育理念和转变广大师生、家长观念上,构建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建立绿色评价机制,有效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
今年年初,各集团校组织召开绿色评价专题会议,形成了统一的集团绿色评价框架,再由集团内各校结合本校实际和地域特色、文化底蕴等因素,制订出符合本校校情的一、二年级绿色评价实施方案,真正形成了“一校一案”,在共性中绽放个性。
三元小学挖掘地域特色,将传统文化中的“科举独中三元”和现代的“飞机场”“高铁站”“高速公路” 融为一体,边玩边打卡,让学生感受到评价的趣味性。
咸保小学立足地域文化特色,以“奔跑吧,‘保贝’”为主题,带领学生畅游四个行政村。分别是:第一关,驻足咸保村,智力闯关(语文和数学);第二关,漫步加元村,才艺闯关(音乐和美术);第三关,探寻强湾村,体能闯关(体育);第四关,跨越强桥村,常识闯关(道德与法治、科学和劳动等)。该校巧妙地将评价内容融于家乡的特产和特色之中。
此外,芜湖各地在改革评价内容、丰富评价手段、改进评价运用方面纷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汤沟中心学校将劳动教育作为“双减”活动的载体,明确劳动教育评价的具体内容和指标,解决 “谁来评?评什么?怎么评?”的问题。学校从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技能三个方面明确评价内容,强调学生劳动自我内化的过程,通过质化和量化指标相结合,形成《劳动教育评价手册》。
2022年1月,芜湖市沚津学校一、二年级学生迎来一场特别的期末“考试”。以“萌虎集福贺新春” 为主题,学生们通过参加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艺术、体育五门学科的游戏,获得“萌萌虎”“帅帅虎”“乖乖虎”“俏俏虎”“跳跳虎”五种福卡,集满五种福卡就可以兑换相应的奖励。
对于低年级期末无纸化评价,芜湖市各校的教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创新了多种形式的“悦考”“乐考”“游考”,正如城北实验小学校长严慧说的那样:“这些旨在创新评价形式,活化评价内容,力争实现三个转变,即老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
不做笔试做游戏,多元化的评价既打破了学科的界限,又推进了学科之间的融合,既有对学生学科知识的检测,又有对各方面实践能力的考核,从而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使学生在玩中考、乐中学。
市级骨干教师、湾沚区南湖学校教师赵红雨看到这样的变化,不禁感叹道:“孩子纯真的乐,家长欣慰的乐,老师在辛苦中酝酿的乐,‘双减’‘三乐’,这一刻,教育又重新觅得来路和出发点。”(蔡跃兰 郑炜)
来源:安徽省教育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