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街头,换“新装”的公交车站随处可见,公交车的“触角”也延伸到城市各处;轨道交通穿梭在城市的上空,给市民提供便捷出行;掏出手机,轻轻扫码,骑走单车……2017年,我市成功入选“十三五”期第一批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工程创建城市。5年来,我市高位推动公交都市创建,公共交通发展迈向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公交体系更加完善,百姓出行更便捷
5年创建期间,我市不断推进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更加完善、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市民对公共交通出行更加满意,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成为社会共识。
我市以公交都市创建为契机,通过实施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交线网优化、公交智能化技术应用等举措,初步构建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慢行交通为补充、特色公交为延伸”的“四位一体”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芜湖轨道交通实现从无到有,中心城区常规公交线网达到925公里,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高峰达40万人次。公交专用道实现网络化运营,公交出行可靠性得到有力保障。城乡客运班线完成公交化改造,城乡公交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市民出行可选择的交通工具多了,但是公交、轨道与慢行出行衔接如何更顺畅呢?记者从市交通局获悉,我市轨道交通站点150米范围内均实现公交接驳;优化调整轨道交通沿线39条客流竞争型公交线路、开通32条社区微循环接驳公交线路,接驳公交运营时刻表与轨道交通良好衔接,换乘便捷性进一步增强。实施轨道-公交90分钟、公交-公交40分钟内换乘优惠政策,百姓公共交通出行费用显著降低;65条特色公交线路满足不同层次的出行需求,进一步提升公交覆盖面和服务深度;通过电子站牌、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等发布公交实时到站信息,不断丰富公共交通非现金支付方式,百姓公共交通出行更加便捷,乘客满意度持续保持在85%以上。
网络便捷畅达,公共交通迈向新台阶
回望芜湖公交都市的创建之路,可以看出公共交通实现跨越式发展,公交出行吸引力显著增强,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公共交通助推城市经济发展,勾勒着一道亮丽的城市流动风景线。
截至目前,我市单轨线路总长46.3公里,设35个站,成为全国首个全自动跨座式单轨项目。长江路、银湖路、北京路、赭山路等10条主要交通走廊路段建设63.3公里公交专用道,同步建设37个信号优先路口和33个路权优先路口,进一步保障公交优先路权。公交服务延伸至最后一公里,公交线路达到156条,公共交通服务可达性明显提升。市中心城区至周边县市区共运营9条城乡公交线路,2021年日均客运量近1.8万人次。
我市在公交场站实行“交钥匙”工程,破除公交发展瓶颈,目前,我市共有各类公交枢纽场站69座。建成以银湖路、九华路、北京路和赤铸山路为代表的“丁字形”的立体快速走廊,早晚高峰公交运营时速较创建前提高了47%。建设港一路公交枢纽、浮山路公交枢纽、城东公交枢纽等6座公交枢纽;芜湖站、芜湖南站和芜湖北站三大综合客运枢纽均配套建设公交枢纽,各交通方式之间换乘通道连续、高效便捷。先后完成鸠兹古镇首末站、保定停调车场等14座公交场站建设。创建期间建设港湾式公交停靠站112个,中心城区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达到1213个,改造公交候车亭267座,打造公共交通良好出行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全力推进“交通+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创建期间,累计投入26.9亿元购置本地企业生产的公共交通车辆,实现公共交通建设和地方产业、区域经济相互促进。
践行绿色出行,优化公共交通出行环境
在国家公交都市创建过程中,我市践行绿色出行,助力绿色生态江城建设。
5年来,我市购置1017辆公交车和46列高品质单轨列车,除特殊用途外新增车辆均为绿色车辆,绿色公共交通车辆比率从75%上升到97%,我市新能源公交车比例由24.4%上升到85.6%。万人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由10.8标台上升到20标台。中心城区开通4条旅游公交、17条夜班公交、5条大站快线、32条社区微循环公交、12条定制公交以及高校火车站直达、祭扫专线等特色公交线路,满足市民个性化、差异化出行需求,日均客运量近2万人次。
为了让市民畅享绿色出行,我市不断完善的慢行交通出行环境,完成中江大道、赤铸山路等道路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建设和修复,打造南沿河路、中山南路、银湖公园等特色慢行道。在中心城区公交和轨道交通站点、绿地公园、社区等步行道建设8235处非机动车停放点,并对共享单车统一上牌管理,加强共享电单车停放秩序管理。(来源:芜湖新闻网)
★添加下方豆豆微信了解更多房产信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