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古城文庙复原中!就在原12中校内,有你的记忆吗?
芜湖文庙,即是芜湖县儒学宫,又叫夫子庙,位于古城儒林街(原市十二中学校园内),现今的大成殿是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建成的。
芜湖学宫始建于北宋元符三年(1100),崇宁二年(1103)奉诏广拓,当时有任无为县守的著名书法家米芾书写的《太平州芜湖县新学记》碑刻立于学宫殿左壁。至南宋建炎初年毁于火灾;绍兴十三年(1143)又重建;南宋、元朝历代间或时有重修增建。
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重修,兴建明伦讲堂并两斋房;之后明清两朝相继建有射圃、潘池、大成坊、大成桥、状元桥、尊经阁等,构成一处文蕴壮观的建筑群。清咸丰三年(1853)毁于兵燹,其建筑荡然无存;同治十年(1871)重建正殿、崇圣祠、大成坊。清光绪年间又两度重建修葺;民国三年(1914)因大殿椽梁毁损倾复,大修大成殿,之后其他建筑渐废拆除,仅存今日现状。
古时,芜湖学宫建设坐北朝南,大成殿位居中轴线上。殿内正中供奉“至圣先师”孔子塑像,两侧是以其弟子的德才和时代为序———分别是“子”、“哲”、“先贤”、“先儒”依次坐位。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御制的“孔子赞”、康熙二十八年(1689)御制的“四配赞”均嵌立在大成殿内。
渊源于文化的浸润,故有心智的开化。芜湖学宫开建数百年来,孕育和培养了众多的精英才子,诸如南宋状元、著名词人张孝祥,明代画家肖云从,清代户部尚书、考订家和帝师黄钺等,他们都是青少年时期就生活在芜湖,足以说明与大成殿和学宫文化的传播不无关联。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废除科举停办县学,芜湖学宫亦奉诏停办,改称“芜湖县劝学所”。当时的地方政府即在学宫内创办了“襄垣学堂”,后即为县中学,解放后改名“芜湖师范学院”,后为市第十二中学。自古作为最早的芜湖官办教育基地,大成殿延续至千年,可以说是芜湖真正的翰林墨院之圣地。
来源:芜湖民生网航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