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芜湖海关今起免费开放
记者昨日从芜湖市文旅局获悉,在实施了整体修缮、安全防护、空间展示利用等项目后,老芜湖海关旧址关廨大楼“复活”归来(如图)。从今日起,每天的10:00-17:00向市民及游客免费开放。
老芜湖海关旧址原是一组建成于1919年的建筑群,历经百年风雨,现仅存关廨大楼。关廨大楼由主楼和钟楼构成,建筑面积1101.46平方米。主楼为柱廊式砖木结构,屋顶采用四面坡顶形式。钟楼矗立在西侧,饰有圆形舷窗,舷窗下点缀着飘逸舒展的绶带,西、南、北三向各有一圆形铜钟。整体建筑风格源于欧洲新古典主义外廊式建筑,采用中西建筑文化共存的手法,是古今建筑过渡时期的产物,此类建筑在安徽省留存极少,在结构设计和建筑工艺上都具有极高的艺术、科学价值。2019年10月,经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月28日上午,记者在老芜湖海关旧址现场看到,关廨大楼的一层为公共阅读区和数字体验区,展览有中国近代海关、芜湖常关、近代芜湖海关等展板与相关物品、文物。二层为文创体验区、西洋老建筑展区、潘玉良艺术区和艺术沙龙区,展览有潘赞化与潘玉良爱情佳话的“心心相印”展区等。其中,芜湖关海关税票、中国海员工会芜湖分会统筹委员会印章、杂粮业同业工会徽章等较为罕见的文物,尤其值得一看。
市文旅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1919年投入使用的老芜湖海关旧址关廨大楼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是独特的芜湖文化记忆点。1877年4月,芜湖关正式开关,定为三等海关,是安徽省最早设立的海关。关廨大楼于2008年实施梁架和屋面、外立面墙体等修缮,2023年再次进行整体修缮工程,以干预力度适中、风貌保存完整为前提,坚持“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做法”的修缮原则。同时从2022年开始对老芜湖海关旧址进行了数字测绘、三维建模,建立起数字档案存史。
历经百年沧桑,老芜湖海关旧址已成为体现芜湖自立自强、务实创新精神的文化符号。近年来,我市按照“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更好融入生活、服务人民”的总体要求,从物理生命、空间风貌、功能业态、文化故事、精神标识五个维度,积极推进“百年历史建筑复活”计划,奋力打造芜湖“两江”文旅走廊,激活“城市记忆”。
来源 芜湖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