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上过学的人都知道,课本中最常出现的就是鲁迅的文章。那些在我们年少时看起来晦涩难懂的课文,现在看起来,却越发觉得写的真好,可是这些年随着教育减负,教育改革的声音越来越大,教科书也不断的在改版。
里边的文章删删减减,回头看过去,居然发现鲁迅的文章被删的所剩无几。
那到底是因为什么呢?有人说是因为鲁迅先生的思想太过深刻,怕他把孩子们带坏了。也有人说他的语言太过尖酸刻薄,不愿意让孩子学他那一副模样。
还有人说是因为太过晦涩难懂,并不适合孩子去学习。总而言之,想法各不同,我们今天就来说几个大致原因。
第一,因为鲁迅作品太过深奥,不适合初高中生学习。这一点不止家长在说,老师也在说。老师就反映说他的文章很难读懂,文字很晦涩。而课本上总是对鲁迅先生的文章做过分解读。还是成长期的学生们很难去接受他的这些深奥的文章,也很难去理解去运用,毕竟鲁迅先生的很多文章都是在他40岁之后才写的,就从内容上看,不太适合学生。
第二,给其他作家一些机会。长期以来,他的作品占了教科书的很大一部分篇幅。使得其他的名家作品很难呈现的课本中,孩子们都认知视野也会受限,所以他作品的退出,反而是给了其他作家机会。
第三,他的作品已经过时,并不适用于当今时代。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大部分是,根据当时的实情实景而发出来的感慨或者号召,而今天时代大变化,他以前的那些思想,可能已经并不适用于当今。
第四,和当前的文学创作潮流相背离。现在大众对文学创作都持一种娱乐化,大众化的态度。并不单单的将它当作一种政治工具,一种有着教化启蒙功能的东西。青少年们喜欢读的作品,也并不是像鲁迅先生这种严肃的尖锐的风格。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适应当今的文坛作品,把鲁迅先生的作品删减一部分,也是情有可原。
其实无论怎么说,鲁迅先生的作品退出教科书,这件事情有好有坏,我们也不必去伤感,去愤恨,也不必拍手称快。因为他的书就在那里,想读的时候,永远都可以读到。
你们还记得鲁迅的那些文章?
——— End ———
本帖为红包帖 写评论拼手气领红包 红包限发帖24小时内领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