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厂房、大烟囱、铝饭盒、蓝制服……” 大概每一个老芜湖心中, 或多或少都有一份关于老工厂的记忆 当高高的烟囱不再冒烟, 老旧的机器结上了一层斑驳, 早晚高峰从自行车大军,变成了滚滚车流…… 它们尽管蒙尘于岁月,却不能被遗忘
工厂没了,但记忆还在, 这不,近日, 大砻坊的一面墙就是因为它们而火了 永康食品厂、微型电机厂、缝纫机厂、 糖瓷厂、铝制品厂、火柴厂 …… 一幅幅手绘, 又带着我们走入了芜湖的那个年代。
芜湖近代工业的摇篮
在长达3230米的青弋江防洪墙大砻坊段 为何只画这些老工厂 而不画芜湖小吃、芜湖十景? 这要和大砻坊的历史说起
砻,是一种去掉稻壳的工具 “砻坊”则是稻谷去壳的作坊 据记载,芜湖有大砻坊、小砻坊 其中,大砻坊已有300多年历史
晚清的芜湖是“四大米市”之首 而大砻坊一带濒临青弋江水运便利 稻谷通过水运源源不断地运抵这里加工 砻坊业得到了发展,达到鼎盛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康复路、砻坊路再加上铁路 撑起了整个大砻坊片区的骨架 在这片近似三角形的区域里 在砻坊路、康复路的两侧 一座座大大小小的工厂拔地而起 这也让大砻坊成了芜湖近代工业区
很多芜湖人对大砻坊这一片的印象就只是“工业聚集地” 虽然机器轰鸣声已消失很久, 但却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
芜湖人的“两个半烟囱”
说到两个半烟囱, 在中国并不是芜湖所独有。 可是,芜湖人有自己的两个半。 新中国建立前夕, 芜湖明远电厂、裕中纱厂及益新面粉厂, 号称“两个半烟囱”的工业, 它们的遭际与命运, 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与缩影。
1890年,章维藩从国外进口钢磨, 延聘外籍技师指导, 建成了安徽省最早使用机器生产的面粉公司 ——益新面粉公司 1894年建成投产, 也是中国最早的几家机器粮食加工厂之一。 1909年益新面粉厂失火遭焚, 1910年底重新开工建设新厂房, 生产的“飞鹰”牌面粉被誉为全国头牌面粉。 厂址在大砻坊,四层大楼至今仍屹立在青弋江边。
1906年,吴兴周等创办明远电灯股份有限公司。
1908年由法国工程师设计,建电厂一座,南临镜湖,北依赭山。
这是安徽最早的电力工业。
芜湖明远电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黑白月亮”牌电灯,标志着安徽工业进入电气化时代。
芜湖附近盛产棉花,1916年,陈绍吾、宁松泉、刘晦之等在陶沟和狮子山附近创办纱厂。1919年秋建成投产,定名裕中纱厂。
这是安徽最早的机器纺织工厂。
当时建筑面积达10432平方米,有纱锭1.52万枚,职工800名,生产“三多”、“四喜”牌10支和16支粗纱,日产棉纱30件左右。厂址在陶沟、狮子山附近。
上述芜湖“两个半烟囱”是长江沿岸市镇工业化的标志性建筑,安徽近代工业辉煌一时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现代化艰难曲折历史进程的真实写照。
如今,“两个半烟囱”三家企业,都已经不存在了,唯有益新公司的制粉大楼作为芜湖近代工业的见证,还默默地矗立在青弋江边。
“那些回不去的岁月,只能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
那些年我们喝过的鲜桔汽水
还记得那些年, 我们喝过的永康汽水吗? 对于老芜湖人来说, 夏日最冰凉的记忆, 莫不过于永康食品厂的鲜桔汽水! 那些承载着童年回忆的汽水, 是属于那个年代芜湖夏天独特的味道, 也是芜湖人抹不去的夏日记忆!
永康食品厂的前身是上海蓓蓓饼干厂、大成雪记糖果厂、工利面包厂。上世纪50年代,三厂由上海“支内”迁至芜湖。
1956年11月合并为“公私合营芜湖市食品厂”, 厂址位于芜湖砻坊路6号。
1958年改名为“公私合营芜湖市永康食品厂”。这是我市第一家机械化加工食品的企业,也是当时安徽骨干食品厂家之一。
1985年,曾获安徽省轻工“先进企业”称号。
它之于我们的记忆,永远不会模糊...
属于芜湖人不一样的烟火
芜湖火柴厂建于1920年,规模属于不足百人的小型企业,但是,由于火柴是当时较为时髦的商品,所以,在芜湖坊间名气很大。
在中国,芜湖火柴厂也是十大火柴生产厂家之一,生产的安全火柴一年曾达到60万件,为我们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廉价打火机的普及,对火柴使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火柴江湖地位每况愈下,直至退出历史舞台。但是,火柴虽然消失,火柴的衍生品火花,却独树一帜,至今流传。
“ 老工厂没有消失,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延存 ”
由于篇幅有限,很多芜湖人记忆中的老工厂没有办法一一呈现。它们有的不复存在,也有的以另外一种方式存——
在益新面粉厂旧址建起了大砻坊科技文化园,而围绕在益新面粉厂周围的老厂都已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只剩下墙上这一幅幅手绘。
我们身处的城市, 是一艘驶往未来的大船, 没有人能够随行到终点。
每一代人或事物的离开,均心怀不甘与不舍,而在通往未来的路上,总有些东西注定成为历史,但其余晖能够继续照亮前路……
来源:芜湖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