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广济寺位于大赭山南山腰,唐乾宁年间(894——898)建,原名永清寺。北宋时(1003——1016)改名广济寺,民间俗称“小九华”。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治光绪年间重修。寺有四殿,依山构筑,由南而北,山门内为弥勒殿,依次为药师殿、大雄宝殿、地藏殿、广济寺塔。殿殿高叠,贯穿相接。地藏殿仿九华山格局,俗称八十八级石阶陡削直达,两旁铁链护持,信男善女捧香跪拜而上。“文革”时被破坏。上世纪80年代修复一新。广济寺是首批国家批准的重点开放寺院。国家4A级旅游景区,芜湖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藏菩萨之最初道场
广济寺是地藏菩萨之最初道场,习惯上凡是上九华山的佛教徒和香客必先来小九华广济寺朝拜。唐玄宗开元年间(719),新罗国王族金乔觉带着一条白犬谛听,手拿锡杖渡海来唐,顺长江而上在芜湖弃舟上岸,在此处驻锡永清院,而后南去,最终在池州九华山开辟丛林道场。757年,唐肃宗称金乔觉为金地藏,另颁八斤八两的九龙背纽金印一枚,辗转于广济寺保留至今。794年,金乔觉于九华山圆寂。后被尊为地藏王菩萨。
为保持地藏王菩萨道场的延续,明景泰年间(1450—1456)住持宏德重修,清乾隆年(1756)居士戴天溥、汪昭和等募修,嘉庆三年(1798)住持越江再重修,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光绪年又重修。“文革”期间,广济寺改建为工厂。拨乱反正后,广济寺恢复“文革”前旧貌。2000年扩建。
广济寺寺内格局
寺院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殿殿相连,层层高叠。建筑为中、东、西的三路分布格局,中路由南至北,分别是照壁、韦驮殿、钟鼓楼、东西厢房、大雄宝殿、九华行宫、赭塔。东路是僧舍、斋堂、药师殿、后三门。西边为无障碍通道以及绿化带、观音殿(滴翠轩)。寺院占地约40亩,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寺院内韦驮殿、大雄宝殿为歇山式木结构。山门、斋堂为歇山式砖混结构,建于2000年后。钟鼓楼、东西厢房、僧舍、藏经楼是徽派建筑。药师殿、九华行宫为民居式建筑,2000年后大修。观音殿(滴翠轩)为西洋式建筑,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赭塔为砖砌,建于宋朝,省文保。
广济寺九龙金印
寺之宝为九龙金印,系唐肃宗至德二年(757)为纪念地藏王菩萨(金乔觉)而铸造,印头铸有九龙戏珠,一侧铸有“唐至德二年”字样,印文曰“地藏利成金印”。民国版《芜湖县志》上留下“世传金印,宝若连城”八字。|
1938年芜湖沦陷,广济寺附近的日寇驻军,时常到广济寺休闲,得知寺中藏有唐金印之事,于年底派一队全副武装的日军闯入广济寺,把广济寺全部僧众集中在大殿前,用刺刀抵着当家和尚昌明法师,要他把金印拿出来,昌明法师及僧众齐声念佛,绝不承认有金印,日寇搜遍全寺寻找金印未果,只得悻悻而去。
广济寺于1982年恢复对外开放,广济寺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寺院,是芜湖市佛教协会的所在地。
来源:青丝芜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