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周发4000块补助,一个月下来就有1.2万左右的收入,这样的美事儿,你羡慕吗?
据英国《镜报》近日报道,为了彻底消除贫困问题,瑞士政府计划给每个成年人每周补助425英镑(约合人民币4022元),该提案今年将在瑞士举行全国公投。
依据该提案,无论工作与否,瑞士的成年居民每周都将获得政府的保障性收入425英镑,此外儿童每周也将获得100英镑补助。倘若提案最终被通过,瑞士将成为世界上首个无条件向所有公民发放资助的国家。
瑞士政府预计该提案每年将花费143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3533亿元),其中约105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9937亿元)从税收中拨款,另外38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3596亿元)来自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资金。
1 瑞士到底多有钱
瑞士北邻德国,西邻法国,南邻意大利,东邻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有“欧洲屋脊”之称,全境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除了优越的地理位置,瑞士还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人均GDP一直居世界前列,在欧洲仅次于卢森堡和挪威。瑞士也是世界最为稳定的经济体之一。 其政策的长期性、安全的金融体系和银行的保密体制使瑞士成为避税投资者的安全避风港。
此外,根据IMF公布的数据显示,瑞士2014年GDP为7120亿美元,而瑞士人口数量约为823.55万人,瑞士人均GDP达到了惊人的8.6万美元,以6.5元人民币的汇价进行计算,则2014年瑞士人均GDP为56万元人民币。对比一下,2014年我国GDP为63.59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为仅为4.7万元人民币。也就是说,瑞士的人均GDP相当于我国人均GDP的10倍还多。 2 有着全球最发达的银行业
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已经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总会在一些电影情节当中听到“瑞士银行户头”之类的字眼,电影虽有杜撰的成分,但是瑞士银行业的发达却是不争的事实。
银行业是瑞士经济最重要的分支之一,瑞士的银行业管理着3.3万亿多的瑞士法郎(约2.75万亿美元)资产,其中一半的资产来自于其他国家,瑞士是全球最大的离案金融中心,超过伦敦、纽约和法兰克福,占有35%的市场份额,被公认为国际资产业务管理的全球领导者。该行业集中了瑞士超过3%的劳动力,并为瑞士经济创造了10%强的增加值。
瑞士银行业能吸引如此多的外来资产,与其严格的保密机制密不可分。《瑞士银行法》规定,要求银行对第三者必须保守其与客户往来情况及客户财产状况等有关机密,违反者不但要承担相关的民事责任,严重的还要受刑法制裁,这就使得来自世界各地的客户可以放心地将其财产存放在瑞士银行或委托其代办有关业务,而不用担心被第三方知悉情况。
其次,瑞士银行拥有全球领先的资产管理业务。瑞士是专业管理私人客户和机构投资者资产的中心,凭借其35%的世界市场份额,瑞士目前是跨国资产管理业务的全球领头羊。
3 瑞士的福利制度
赫芬顿邮报曾在2015年3月份的报道中称,根据移民信息网站Movehub的统计,瑞士人民可能是全世界手上闲钱最多的人。
Movehub针对世界各国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分析中,对个人收入的定义是“所有税赋都被缴纳之后”的收入。根据网站提供的数据,瑞士以人均6301美元的月度可支配收入排名第一,相当于4.1万元人民币。对比一下,根据我国统计局前不久公布的数据,2015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人民币,即1830元/月。也就是说,瑞士人均月收入是中国人均月收入的20倍还多。
除此之外,瑞士的社会福利制度也相当完善。瑞士人一旦参加工作,雇主就必须为其建立社会保险账户,缴纳保险、储蓄养老金等。这些福利也不完全是由国家提供,要知道,瑞士不仅仅是收入和消费高,他们的税收也是欧洲各国中名列前茅的。
但是瑞士人对税收问题并不感到太多地担心,由于收入高,大部分瑞士人似乎对挣大钱也没有很多兴趣。相反,100多年的和平环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这些因素让很多瑞士人都选择了悠然舒适的生活方式,普通瑞士人虽然将工作权利看得很重,但是更追求休息的权利。“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也经常被一些瑞士人挂在嘴边。
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发放补助的提案,如果该项提案获得通过,那么就意味着成年的瑞士人不工作也能领到钱,尽管如此,但是很多瑞士表示不会放弃工作。提案委员会对1076名瑞士居民进行采访,结果显示,即使国家通过保障收入提案,大多数瑞士人表示仍会继续工作,只有2%的受访者称会放弃工作,8%的受访者表示可能放弃工作,但要看具体情况。
尽管相信自己不会因领取保障性收入而放弃工作,但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其他人会放弃工作。愿景虽然美好,人们却不抱过多期望,56%的受访者认为该提案不可能通过。 对此,同样是发生在瑞士的一个案例或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答案。瑞士曾在2014年就设定最低工资标准进行全民公投,当时这一提案被称为全球最优厚最低工资议案。但是最终的投票结果让人大跌眼镜,76%的选民投下了反对票,以压倒性的否决告终。反对者认为,这项最低工资建议将推高生产成本,增加青年人的就业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