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民生网

 

主题:57730 | 回复:1496203

免费获取 4 份设计方案

四家正规装修公司,专业设计师为您免费服务

“三网融合” 打造绿色交通“新名片” [复制链接] qrcode

查看: 2267 | 回复: 0

香浓
发表于: 2020-12-16 12:46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信息来源:芜湖新闻网

眼看着头顶上的轨道越伸越长,很多市民早早开始憧憬即将到来的“轻轨生活”。

轻轨站离家太远怎么办?出门上班究竟是乘坐轻轨还是坐公交?到轻轨站点后还能换乘公交吗?这些萦绕在市民心头的问号,也正是市交通部门牵头组织实施的“三网融合”工作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编织城市慢行网络

“以轻轨1号线、2号线为轴,通过‘三网融合’的建设使得原本平行的步行、非机动车、公交等出行方式与轨道交通发生有机联系,上述传统方式‘手拉手’解决轨道客流喂给这一问题的同时,逐步将市民导入这一全新的绿色慢行系统中去。”王波是《芜湖市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规划方案(2019-2030)》(以下简称《规划》)的主要起草专家之一,他用一句话概括了“三网融合”的主要作用。“实施‘三网融合’的目标是将担负的中长距离出行主导角色的轨道交通与市民中短距离出行的公交和慢行系统有机融合,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高效。”

记者在《规划》中看到,我市将围绕轻轨运营进一步优化接驳设施,利用轨道站节点进行交通组织,统筹轨道交通、公共汽车、非机动车和慢行系统之间的换乘。针对轨道站点周边的慢行系统设施没有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过街设施问题,增设步行道、骑行道、风雨连廊等,提升出行体验,锚固轨道交通基本客流。

通过优化站点配套接驳设施、公交线网线以及对站点周边慢行系统的完善,最终全市公交线网密度将由2.3提升至2.7,公交线路非直线系数由1.75降低至1.5,轨道站点出入口150米范围内公交停靠站设置率达到100%,80%的城区可以通过常规公交前往轨道站,公共交通出行量提升33%,有望达到57.3万人次/日。

王波表示,希望通过“三网融合”的建设,加强对现有公交系统的优化和补充,打通和加密城市慢行网络,从而实现轨道和公交无缝对接,步行、非机动车、公交、轨道等多种绿色出行方式有机串联,最终达到50%以上的绿色出行分担比例。“也就是说,以轻轨为轴线,编织起整个城市的绿色慢行网络,让市民自由选择最适合的绿色出行方式。”

打造特色风景线

在已建成的轨道交通梦溪路车站,记者看到,轨道站点楼下便是临时公交站点,两侧均设有人行走廊,还建有休闲小广场等配套设施。

“站点配套设施的建设是‘三网融合’中的重要一部分。”市轨道办建管部副部长刘昌磊介绍说,随着轨道建设进度的加快,轨道站点周边的配套设施正在同步推进。目前,梦溪路站已建设完成,其余30多个站点均根据周边实际完成了配套设施规划,并启动建设。

他告诉记者,尽管轨道交通主要站点布置在主城区,相当一部分车站周边环境可利用公共空间十分有限,但是他们仍旧结合各站点实际,从市民最关心的换乘、通行便利和绿化景观提升等角度对轨道交通站点周边配套设施进行了综合品质提升。

“比如弋江路站临近火车站和居民小区,因此既规划有公交站点、公共自行车站点还规划了专门的市民休闲区域,投入使用后可布设移动餐车、无人商店等便民设施,万春湖路站一侧临湖,我们便结合湖景打造玻璃步行廊道,同时对绿化进行设计提升,打造‘一站一景’营造安全舒适慢行空间、井然有序的车辆停放空间和便捷易达的换乘空间,既能满足便捷换乘的功能需求,同时也能和站房周边环境相融合,打造轨道交通沿线特色风景线和城市新名片。”刘昌磊说。

在轨道站点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慢行网络建设和公交线路的优化业已提上日程。记者从市交通部门了解到,我市将对7个客流量较大的轨道站点采取设置公交首末站+合理布局公交经停站+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区的方式对轨道客流进行喂给和疏散。改造后,站点出入口150米范围内公交经停站设置率从68%提升至100%,公交线路与轨道接驳率从66%提升至74%。我市还将重点对重叠公交线路进行优化调整,推动形成公交与轨道相互“喂给”的良性结构,方便市民绿色出行。

“我们认为,芜湖选择轨道作为市民出行的主要公共交通方式既符合城市体量和发展实际,回应了市民便捷出行的需求,同时也是深入贯彻实施绿色交通的有力举措。未来,‘三网融合’的规划和建设,会让轨道交通更快融入到城市的公共交通网络中去,引导市民从私人交通向公共交通转移,让更多市民共享便捷、绿色、低碳交通。从这一角度来看,轨道交通今后定将成为绿色芜湖的一张城市新名片!”王波肯定地说。



跳转到指定楼层
人民陪审员,网络媒体人,爱心公益人,摄影家协会会员,新闻撰稿人,网评员,资深财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