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悠悠的青弋江逆流而上,在一片水面开阔、河流成九十度转弯的地方,有一排临河而建、颇具徽风古韵的楼宇屋舍,这里就是绕江而生,依江而建的西河古镇。
据当地县志记载,这座古镇有600多年的历史,明洪武年间开始在这里挑圩筑堤,从此百姓迁徙至此,渐成小集镇,因其坐落于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
西河古镇是青弋江中下游重要的水运码头,明中期开始便是芜宣一带徽商的集散地,至今仍保留着晚清的徽派风貌。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充满原生态的宁静、祥和。
刚进古镇,便看见旱桥上“西河古镇”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踱步上桥,方石阶梯,木栅花窗赫然眼前,黛色的瓦,整齐有序地排列着,铺陈出别致的顶花。潮湿清凉的青条石,从街头连到巷尾,从今日连到往昔,细细看去,竟从南到北,随行就势形成了“之”字型。
从古镇牌楼开始,分上下街,上街有章家巷、土地巷,下街徐会兰巷、江东巷、中街内侧有芮家巷,均为老街横连,通往沈公圩内,也可通向沿河水运埠头,整座古镇显得古朴。
上街头沿河一侧皆见临水高墙,多为麻石垒砌,拔地数丈,“江南吊脚楼”的美誉由此而来。外河沿岸青石小道,人可以通行。每年汛期水位上涨,会一直淹到吊脚楼,如今还能看见道道水痕。
南北走向的西河老街曲折蜿蜒,两旁店铺门面飞檐对峙,这里是很多电视剧和电影的拍摄取景地:《米市春秋》、《关关雎鸠》、《我的博士老公》等等,就拍摄于此。
行走在古镇老街上,徽派风格的古民居错落有致,古色古香,就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对世人述说着曾经的故事。老街原有古民居多为二层小楼,从街道踏着青石台阶拾级而下,才可步入室内,依稀可见的老家什历经时间的洗礼已不再抢眼。
老宅子从外面看朴实低调,里面却格局精巧,檐下的木雕、门前的石刻、屋内的陈设,难掩当年的富庶繁华。下雨时,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便是“四水归堂”,寓意四方之财源源不断地流入自己的家中。
而高低错落的马头墙则叫做“五岳朝天”,象征着吉祥富贵。
街旁的每一座老宅里,几乎都是书画、古董的展览室,演绎、传承着历史与文化。
蜿蜒曲折的青石古道,朴实自然的回廊窗棂,见证过几多尘世情缘,又牵挂过几多爱恋悲欢?“尝得天恩味,却忘城市喧”,建筑大师梁思成书写的楹联就悬挂于西河古镇老街的一栋旧宅门边,是否大师当年与林徽因游历于此留下的墨宝尚不得而知……
下街头还有一处“新四军第三支队在西河纪念馆”。新四军三支队五团曾在西河深入开展民运工作。新四军曾在距此地不远的红杨树和湾沚同日军展开激烈战斗。
老街的南头为“王家大屋”,门楼四柱落地,两个飞檐翘角,斜面接正屋屋顶。进屋正堂同样带有天井采光,正堂后面还有一进。整个大屋分楼上、楼下,共有十多间房屋。
不论是蓝天白云,还是细雨蒙蒙,行走在青砖灰瓦的巷子中都会被历史的文化气息感染。漫步其间,感受清新自然,古风古韵的味道。
月上西河,树影婆娑……河岸枕水人家窗檐上的红灯笼渐渐亮起,月朦胧鸟朦胧,萤火照夜空,灯朦胧人朦胧,犹如在梦中。
后面峻帅还将陆续发布更多的应季旅游攻略与网红线路,希望能给朋友们的出游带来更好的旅游体验,记得关注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