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民生网

 

主题:58113 | 回复:1497234

免费获取 4 份设计方案

四家正规装修公司,专业设计师为您免费服务

长三角:共筑强劲活跃增长极 [复制链接] qrcode

查看: 2753 | 回复: 0

香浓
发表于: 2019-5-7 15:08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指出,要下好创新先手棋,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三年来,芜湖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抢抓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机遇,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当好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桥头堡”。今天起,本报推出《下好先手棋 共筑增长极——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专栏, 聚焦芜湖积极作为,既做长三角一体化受益者,更做长三角一体化贡献者的生动实践。
    芜湖日报记者 王世宁
    如果说全球经济竞争是波涛汹涌的大海,那具有全球影响的城市群就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巨轮。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最具活力、开放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无疑是中国经济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超级巨轮”。
    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国内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新形势新要求,2019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编制实施发展规划纲要。在贯彻落实这一国家战略的开局之年,安徽有何定位?作为安徽第二大城市,芜湖又该如何发掘特色优势条件,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大局,为新的历史使命作出更大贡献?
    这已然是新时代交给我们的必答题。
    历史因何必然?
    放眼全球,区域一体化是潮流。在我国,实现长三角区域的联动和协同发展,也不是新话题。关于长三角的概念和范围,一直处于变化和调整之中,最早可追溯到1982年。
    1982年,“以上海为中心建立长三角经济圈”的设想正式提出,国务院确立上海经济区以上海为中心,包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等9个城市。
    随后30多年间,长三角一体化主要经历1984年至1988年的上海经济区扩大版、1992年至2008年以苏浙沪16城市为主体形态的长三角城市群版、2008年长三角地区2省1市25城市版、2016年长三角城市群3省1市26城市版。这26城占全国1/26面积的土地、约1/6的人口,创造出了近乎全国1/4的经济总量,构成了中国最庞大的城市群,成为经济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进入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驶入快车道。从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挂牌,到G60科创走廊上升到长三角区域战略,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审议通过,长三角一体化迈入了深水区。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也是对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呼应。
    安徽有何定位?
    长期以来,“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一直是我省一个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导向。如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安徽进入国家战略的重点板块、跻身于配置全球资源的开放门户、迎来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崭新阶段。
    经济学家和省发改委人士指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我省呈现三个“劣势变优势”的显著特点。
    一是因地缘产生的交通劣势被彻底改变。如今,我省区位交通便利、市场腹地广阔,通过长三角基础设施互联,可以为长三角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发挥枢纽作用。二是当衡量经济发展的标准从强调GDP数量转向注重生态前提下的发展质量时,曾经阻碍安徽发展的“穷山恶水”恰恰成了“金山银山”。近年我省生态资源良好、环境保护有力,不管是现代农业还是山林生态,从旅游康养到体验挖掘,都将给我省带来新经济、新产业的“更新升级”。三是城市化相对落后演进为巨大发展空间。我省人口众多、城镇化潜力巨大,通过长三角区域联建,可以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增添强劲动力。
    另一方面,我省将脱颖而出最大的比较优势——科技创新能力。
    放眼长三角三省一市,产业上都有着各自的“比较优势”:上海综合功能强,江苏制造业强,浙江民营经济活跃度高,安徽则是科技创新能力。2012年以来,我省区域创新能力持续多年居全国第一方阵;“安徽制造”创造7个世界第一,多项工业指标位居中国前列。“安徽制造”背后,是超强的科技实力。
    科创显然将重新定义安徽。在一体化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我省将在“大科学”上引领能量、厚积薄发。从低端工业晋升到高端科技型产业,从劳动力输出大省变成全球人才集聚地……安徽将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长三角,成为前沿科技的“风向标”、先进制造的前沿阵地。
    芜湖如何作为?
    再把眼光聚焦到长江明珠——芜湖。
    作为安徽第二大城市,我市正抢抓战略机遇,努力在融入这一国家战略上走在前列,深谋发展定位、展现芜湖作为——既做长三角一体化的受益者,更做长三角一体化的贡献者,当好安徽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
    2018年6月,我市正式加入“G60科创走廊”;同年12月,G60科创走廊机器人产业联盟在芜成立,促进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机器人产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产业与智力资本有效对接;今年,我市与G60科创走廊成员城市合作新签约项目已达50个,涉及微电子、医药生产、智能制造、高等教育、高端装备制造、合作共建园区、一体化布局合作等。
    根据今年市委1号文件《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芜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我市还将融入长三角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培育发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机械、通用航空、微电子(含汽车电子)、新型显示、轨道交通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装备、大数据及产业互联网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航空支柱产业,在芜湖空港经济区规划建设大飞机、大发动机配套产业园,加快建设航空制造完整产业链体系。在长三角积极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合作,推进产业与科技园区共建,着力打造经济活动密集区、产业集聚区。
    《方案》还提出,我市将聚焦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环境整治、公共服务、市场环境五大重点领域,到2020年,力争发展质量核心指标进入长三角城市群第一方阵;到2030年,在长三角地区价值链和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大幅跃升,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成为长三角城市群面向国际化发展的大城市。
    跨城生活越来越便捷,创新要素快速聚集,协调施政齐抓共管,区域内城市有了更明确的发展方向……在多年磨合中,长三角一体化的路径正渐渐清晰。面向未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关于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论述,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支持合作创新先行先试。在基础设施、协同创新、新兴产业、生态建设、公共服务、开放合作、城乡社区治理等方面与江浙沪对标学习、合作共建;在打造长三角创新驱动新引擎、江海联运新枢纽、文化旅游新热点、生态宜居新家园、内陆开放新高地等方面蹄疾而步稳、勇毅而笃行!
信息来源: 芜湖新闻网—芜湖日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人民陪审员,网络媒体人,爱心公益人,摄影家协会会员,新闻撰稿人,网评员,资深财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