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民生网

 

主题:58042 | 回复:1497021

免费获取 4 份设计方案

四家正规装修公司,专业设计师为您免费服务

青弋江分洪道工程:水上长城 生态走廊 [复制链接] qrcode

查看: 3238 | 回复: 0

香浓
发表于: 2019-9-3 13:17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信息来源: 芜湖新闻网—芜湖日报

    大江东去,沃野平畴。
    浩荡长江在芜湖这里拐了一个大弯,直北而去。长江右岸,水阳江、青弋江、漳河三大水系横贯苏皖,芜湖境内水网密布,河道纵横,良田万顷,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三大水系涉及安徽、江苏两省21个市县,流域面积达18850平方公里,在水利领域有个专有名词:“三江”流域。一直以来,“三江”流淌经处,滋润着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百姓,也带来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威胁着流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这其中影响芜湖的尤以青弋江为甚。
    流域治理由来已久
    青弋江是我市境内一条主要内河,河流全长近300公里,是长江下游重要的一条支流。
    发源于黟县的青弋江在上游常被称为溪、河。在皖南腹地的崇山峻岭间,它被大山揉搓得没有一点脾气。然而,在汇石台、黄山、旌德县、泾县诸水后,河身渐广,开始有了江的气势。
    青弋江是一条典型的山溪性、水源型河流,具有“暴涨、暴跌”的特性。每遇山洪暴发,滚滚洪流,一泻而下,直冲位于下游的芜湖各圩区,加之受长江洪水顶托,洪水来量远大于下游出口洪量,洪水经常回流蔓延至水网圩区,形成了圩区的“水鼓涨”,因此,每至汛期,青弋江流域的防汛压力巨大。历史上,芜湖一地深受洪涝之害。民国八年《芜湖县志》一书记载的大水灾,就有几十次。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72年上游竣工的陈村水库,对青弋江流域的洪涝灾害的防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流域整体防洪能力仍较低,洪灾依然频发,防洪形势依然严峻。以《芜湖市志》中记载为例,1986年—2002年间,我市偏涝年份约4年一遇,特别是1996年,6月份连续发生强降水,月雨量破百年历史记录,加之强降水覆盖范围大,导致形成特大洪涝,大量田地、房屋、道路被洪水淹没,损失惨重。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青弋江下游圩区防洪安全问题,这是关乎民生的大事,也是芜湖高质量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1999年,市水务局委托长江设计公司进行青弋江分洪道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2006年1月,《青弋江分洪道工程项目建议书》(修订稿)由水利部上报国家发改委。2009年3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该项目。2009年12月底长江设计公司编制完成《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经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两次审查,重新编制了《安徽省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0年12月,根据国家发改委要求,重新编制了《安徽省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1年7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该报告。
    2012年5月11日,江城人民期盼数十载的青弋江分洪道工程正式开工。当年,“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开工建设”被评为2012年安徽水利十件大事。
    水上长城保安澜
    2016年6月18日,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全线贯通,有效改善了芜湖江南片水网圩区的防洪态势,对于我市防洪保安意义重大,贯通之初便在当年汛期发生的大洪水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分洪作用。
    青弋江分洪道工程投资28.28亿元,是我省重大的水利项目,为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防洪治理总布局中的重要骨干工程,也是长江重要支流治理的重要项目。分洪河道以三埠管为界分为上下两段,上段27.65公里,分洪流量2500立方米/秒;下段19.63公里,分洪流量3600立方米/秒。河道底部拓宽达130—180米,工程防洪标准为20年至40年一遇,相关圩区排涝标准提高到10年一遇。
    分洪道工程是充分利用老河道,加固、退建现有堤防、局部新建堤防以及利用已达标堤防形成完整的堤防体系,采取开挖、疏挖等措施,以扩大行洪河道断面的综合性分洪工程。进口始于上潮河河口,经马元村上潮河,裁弯取直,在华林村汇入上潮河,沿上潮河,经十连圩进入白了滩,裁埭南圩弯段,经南陵渡大桥,在三埠管处汇入漳河,沿漳河下行,在石硊圩处裁弯取直,经连河圩,沿漳河在澛港大桥处汇入长江,全长47.28公里。其中,新开挖河道8.09公里,疏浚河道39.19公里。
    在汛期,分洪道将青弋江上游大部分洪水源源不断地分流至长江,有效提高了青弋江下游圩区的防洪能力,确保了分洪道以下近110万人口、100万亩农田的防洪安全。同时,也有助于改善水阳江中部地区防洪条件,对完善流域防洪体系,确保下游圩区防洪安全,促进芜湖市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分洪道的作用还在于,它的建成降低了流域下游地区洪水位,提高流域下游地区的防洪标准,同时结合水阳江下游近期防洪治理工程,大大改善了水阳江中游地区的防洪形势,减轻水阳江下游近期防洪治理工程对下游地区的不利影响,对于流域整体防洪形势的改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防洪减灾效益显著。
    生态走廊风光美
    2018年10月,市民政局、水务局发布公告,将青弋江分洪道命名为“青安江”。
    如今,站在青安江大堤上,堤顶沥青路面光洁顺畅,沿着河道蔓延向远方。河岸两侧,护堤开阔,草木葱茏,白色的岸堤与绿色的草坡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道“水岸”与“画廊”相结合的景观生态风光。
    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充分利用原河道两岸生态资源和河道空间,以水清为本、生态为基、景美为形,通过分洪道,将水系、交通、农田、林网等各项功能完美串连到一起。如今,一条“水清、岸绿、安全、宜人”的生态走廊已然展现。
    作为我市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青弋江分洪道全面建成后,还给青弋江下游圩区带来了“重新整合”“全面改造”的新机遇。依托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对下游圩区实行“联圩并圩”,开挖、疏通排灌水系,建设排涝站,将原来星罗棋布、杂乱无章的水网圩区,改造成“遇洪能抗、遇涝能排、遇旱能灌”的高标准农业基地。利用废弃的沟、塘、滩地,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水产及加工业,进一步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十年三大水,民病岂能支?”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七月,洪涛汹涌,芜湖东南“诸圩悉破”。致仕回乡的清代名臣黄钺眼见百姓勠力同心、筑堤防水却最终功亏一篑,大片行将成熟稻田在一夕付诸洪流后如是诘问,进而发出了“天降灾祸,非人力所能胜也”的感喟。
    时间回到新世纪的今天。尽管治水兴水永无止境、水利建设依旧任重道远,但随着青弋江分洪道工程的建成,三江流域的水患得到了根本性的遏制,青弋江两岸早已一派天高江阔、鸟飞鱼跃、水清岸绿、安定祥和的秀美风光。


跳转到指定楼层
人民陪审员,网络媒体人,爱心公益人,摄影家协会会员,新闻撰稿人,网评员,资深财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