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情是最大的市情,水患是最大的隐患。
这句话是在芜湖是老生常谈的一句话。近10多年,芜湖水情相对平稳,而今年6月底以来,芜湖遭遇史上最严峻的汛情,又唤起了很多人对于水患的警醒。
市委市政府强调:当前我市防汛正处于相持阶段,后半夜是巡堤查险的薄弱时段,也是关键时段,要充分认清当前防汛形势,牢固确立防大汛、抗大灾思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和经验主义,从严、从实、从细落实防汛各项工作措施,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确保长江大堤每一寸堤防安全。
有道是: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盘点芜湖百年抗洪抢险历史,我们更应该引以为戒,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期望这些图片能够唤醒人们的记忆,防灾减灾,我们依然要谨记。
1901年辛丑年(牛年)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7月,长江洪水泛滥。芜湖城乡放眼可望之地均被淹没,仅存芜湖与太平府之间的一个圩堤。图为聚集在芜湖医院(现弋矶山医院)门前的难民。
当年这场洪水使若干里圩田受淹,数千难民无家可归、流落野外。有的跑到了山上,支起竹竿、盖上乱草就住下了。暴风雨再加上烈日,难民们日夜蜷伏在草蓬里,身受非人之苦。
1911年辛亥年(猪年)
这是1911年的芜湖大街上,街上已上水,但水不深,人力车夫可以轻快地拉活,农妇担着货物行走自如。这时还在清王朝统治之下,人力车夫旁的少年还留着辫子。这张照片估计是在一场暴雨之后拍摄的,可能是那场水灾的开端。从右上角的建筑来看,猜测是范罗山上的英国领事馆,镜头前的人物所在位置估计在今天的银座附近。
这是1911年的镜湖,初夏,新荷都已露出水面,水中央,有草房、草亭,远处岸边有砖瓦平房。
1911这一年,安徽连日大雨,经久不息,形成水灾。从网上的资料来看,这年从五月开始就开始旷日持久的大雨,气候极端反常,是有史以来出伏最晚的一年,7月19日入伏,8月28日出伏。先是两个多月的大雨,破圩,后面是毒日高悬,真真是水深火热啊!
这张照片中,坐在腰子盆中的是一位西方女士,此时的芜湖沿江地区早已成为西方列国的租界,城外西北角有美国教会办的芜湖弋矶山医院,西洋女人出现在街上,应该早已见怪不怪了。
这里应该是当年的闹市区街道,腰子盆、人力车、小木船都到齐了。
真可怜,稍有不慎,就会倾覆,不过,相信那时很多人家都有这样的器具,他们早已驾轻就熟了。
这些照片估计拍摄于六七月间,长江流域的梅雨季节,城内水灾如此,乡下可想而知。那时,对长江几乎无设防,听天由命,1911年的水情不一定大于今年,但造成的损失和伤亡一定远甚于今。
这场水灾之后几个月,在芜湖的上游武昌,爆发了辛亥革命,清王朝寿终正寝,开启了民国新纪元。对于这场水灾的赈济,也贯穿了两个朝代,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赈灾的效果十分差强人意。
民国元年,安徽都督孙毓筠称,“皖省灾区极广 ,江南北各属圩堤,无款兴修。”江北都督蒋雁行称“江淮一带,饿尸载道,秽气散于城郊,恐郁为鼠疫,睹死亡之枕藉,诚疾首而痛心。”大水带来的灾患可见多么严重。
1931年辛未年(羊年)
1931年,据《中国救荒史》记载:芜湖辛未洪水,为四十年间最大的洪水。这次水灾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导致最多人死亡的自然灾害。图为被洪水淹没的建筑。
据当时《华北日报》发自上海的报道说,因为芜湖“水涨一寸并持续上涨”,连日来饿死江边百姓几百人,许多尸体沿江水顺流而下。图为芜湖老城区内水灾情景。
上海的“芜湖水灾会”对灾情作出统计——共有灾民418000多人,死亡4400多人,等待救助的灾民共37万,其中被大水毁掉家业无家可归者22万。图为当年水灾情景。
1931年的水灾还引起了国际社会关注,当时的国联和其它国际组织曾派专家和救助人员来华救助。图为在芜湖的国际组织人士。
1954年甲午年(马年)
1954年,长江流域梅雨期多次出现持续性暴雨,形成全流域性特大洪水。芜湖长江水位均超过历史最高水位(1931年);芜湖长江水位在警戒水位以上的时间有100多天。图为1954年,藕香居水漫屋檐(藕香居,现步行街商之都一带)。
1954年的芜湖水灾,在中山路可以“行船”了。
1991年辛未年(羊年)
1991年,出现了一个有实测降水记录以来典型的江淮间特大洪涝年。灾害最重、损失最大的是遭到洪水侵袭的安徽。据当时初步统计,安徽全省受灾人口达48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近70%,因灾死亡26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30多万公顷,各项直接经济损失近70亿元人民币。图为1991年夏,水灾使安徽霍丘、寿县成为一片汪洋。
人民解放军跃入洪水抢险
1991年7月,军区某部给被洪水围困在屋顶上的受困群众送干粮。
中国政府紧急呼吁联合国有关机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以及国际社会各有关方面,向中国安徽、江苏两省灾区提供人道主义的救灾援助。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直接呼吁国际社会援助中国抗灾!图为香港演艺界为内地水灾举行赈灾表演。
1998年戊寅年(虎年)
1998年入夏以后,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连降暴雨,水患泛滥,并很快演变成四十多年来罕见的全流域性洪灾。图为1998年长江芜湖段,武警官兵搬运石头加固大堤。
人民子弟兵用血肉之躯来抗洪。
(战士的脊背)
为了战胜洪灾,党中央调动了64万人次兵力参加抗洪,不亚于打一场大仗。图为两位战士在洪水中用盆托起了一个婴儿。
洪水无情,战士们在与之做生死搏斗!其中很多人甚至因此而牺牲。
1998年抗洪救灾的情景人们至今记忆犹新。“九八抗洪”之精神——那种在危难时刻全体民众所迸发出的坚强和勇气,力量和自信,那种品格和精神,已经积淀在我们民族的血管里、性格里,天地长存,日月永驻。图为抗洪抢险现场战士补充水分。
2016年丙申年(猴年)
2016年6月底入汛以来,芜湖市各地普降暴雨,进入7月,各水位全线超警,芜湖防汛压力巨大。
目前长江中游干流及大部分支流处于退水阶段,但是,多年的防汛实践证明,退水期堤防尤其是迎水坡更易发生坍塌、滑坡、跌窝等险情,防守任务依然艰巨。图为江水回落,滨江公园边的"三口之家"又开始"露脸"。(拍摄于7月12日上午10点半)
危险一日没有排除,这些巡堤人保卫家园的决心一刻都不会松懈,只要守得住家园,再苦再累都值得,这是他们共同的心声。
咬紧牙关奋战到底,做到洪水不退队伍不退,水患不消强度不减,努力夺取防汛抗洪的全面胜利。
面对过去和现实,我们很自然地得出结论:只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组织,才能组织我们同自然灾害进行不懈的斗争,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并最终会从灾难中站起来,重现家园昔日的风采。
改革开放使芜湖的经济和社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我们的抗灾能力也是今非昔比。如今,芜湖的市区一般不会再受淹,可以说是固若金汤了。
谨以此文,献给养育我们的土地,祈祷芜湖安然度汛。
来源:今日芜湖、皖江明珠网微信
|
|